第一五九七章 到田间地头上去(2/3)

型的外在特点就是快——雷厉风行,根本不给别人质疑的时间和机会——让百姓先处于新政之下,再慢慢的学习新政、了解新政。m..

而在巴蜀,杜英要做的就是慢。

慢工出细活,让百姓们一点点的了解新政、走向新政。

这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操作方法,也正是真正考验都督府上下诸多官员的时候。

杜英看着一不发的众人,语气阴沉几分:

“余之前就曾经说过,教书

育人是要因材施教,在地方施政一样是要对症下药,只不过之前在关中推行新政,关中各个州郡的情况其实大差不差,所以只需要微微调整即可,看来诸位也不是很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‘对症下药’,所以现在面对蜀中的状况,就没有信心了?”

无论文武官吏,此时都打了一个激灵,齐齐上前一步:

“我等定殚精竭虑,让都督放心!”

“不!”杜英摆了摆手,“是要让治下之民放心。这一场战事,就是争夺军心民心的战事,民众不可辱,民意不可违,我们应当顺应民意,也引导民意。”

张玄之和梁殊皆是楞然,因为他们豁然想到,上一次和杜英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,应该是在剑阁,那个时候蜀中世家还没有对杜英动手,双方还是和和美美,一副‘你我都是好兄弟、夫妻双双把家还’的架势。

那个时候的在座诸位,虽然也知道蜀中世家肯定不是那么好相与的,但是也没有料到最后会闹僵到这个地步。

而那个时候的杜英就已经在和张玄之他们讨论“水能载舟、亦能覆舟”的问题了,现在关于那一次讨论的答案,甚至还是从张玄之和梁殊口中说出来的答案,正好被杜英用来回答如何让蜀中百姓归心的问题。

一切都是巧合,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还是······都督在剑阁之前、在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时候,就已经料想到了这一点?

因此世家的种种作为,形如跳梁小丑。

这种巧合,让张玄之和梁殊看向杜英的眼神屡屡变化。

杜英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,因为这本来就是历史发展的方向, 是必然要在君臣之间讨论的问题,杜英既然带着两千年的智慧和积淀而来,那么提前讨论这些问题,也在情理之中。

顺应和引导民意这件事,落到陆唐等武将的耳朵里,显然有些茫然,他们看向梁殊和张玄之,这两个人一个是文官,另一个作为武将之中的文官,再加上杜英此次南下没有带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晋末多少事》 最新章节第一五九七章 到田间地头上去,网址:https://wap.bqg999.org/184/184842/1609_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