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一章 德约(2/6)

祯皇帝……只能相信前线将领了。

这事挺让皇帝不开心,他知道自己应该信任前线将领,可问题出在前线将领是祖大寿,他对祖大寿的情感非常复杂。

说这个人不听话,那确实不听话。

己巳之变袁崇焕下狱,祖大寿擅自率军逃回关外;袁崇焕给他写信回来,算是打完了收复滦州永平四城的仗,但在那之后袁崇焕被杀,祖大寿回到锦州前线,基本上没再出过军营。

或者说他走到哪,那支标营就跟到哪儿,东厂番子想逮他都逮不着。

但也不能说他不忠诚不敢战对朝廷没用,大凌河之战,祖大寿守到弹尽粮绝,先吃马再吃人,最后投降,投降后又设法逃回锦州接着守城。

朝廷拿他没办法,因为这个人确实能打,也确实愿意为朝廷打仗。

崇祯已经渐渐知道,皇帝确实可以做任何事情,但皇帝也是人,是人就必须承担做出决定的代价。

某种程度来说,他在做世上最难的职业,普通人可以做出任何决定,却未必需要承担代价。

因为普通人做决定,未必能做成,做不成,自然就不需要承担代价;皇帝不一样,皇帝想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能做成,他可以罢免、杀死任何一个文官武将。

心思一动,这人就没了,人没了,代价就来了,后悔都来不及。

对现状不满是一回事,改变现状会不会使情况更加恶化,崇祯皇帝不确定,所以祖大寿还活着,活得很好,位极人臣。

实际上崇祯皇帝尽管看祖大寿非常不顺眼,但他也非常清楚,如果大明的所有军官都有祖大寿的才能和气节,什么东虏北虏西贼,全都不是问题。

这是个自己不愿意死,但不介意别人死的**人,但同样也是个用尽所有办法攻击敌人的称职将领。

能野战就野战,不能野战就逃跑,跑了有粮食就守城,粮食吃完了就吃马,马吃完了再吃人,人也没得吃了最后杀同僚投降,投降了他还跑出来继续守城。

远的李永芳,如果李永芳有祖大寿的气节,努尔哈赤就拿不下抚顺;近的孔有德,如果孔有德有祖大寿的气节,他应该在山东割据到死,而不是给黄台吉千里送炮。

更有河湟败绩的那几个总兵,他们应该欺骗刘承宗,然后逃回来再战!

嗨,想那么多干嘛。

崇祯皇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顽贼》 最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一章 德约,网址:https://wap.bqg999.org/215/215584/421_2.html